五、与亲威、邻里交往
1.善待穷亲戚
亲戚间应该互相尊重,平等对待,一视同仁,尤其是注意尊重贫穷的亲戚。如果自己富有,绝不可财大气粗,看不起穷亲戚。相反,我们更应尊重他们,热情地支援和帮助他们,穷亲戚往往比较敏感,有自卑和谨小慎微的心理,我们应当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挫伤他们的自尊心。
有一条要特别注意:不论贫富一视同仁,逢年过节红白喜事,都一样热情对侍,亲戚间只有年龄、辈份的差别,而不应有贫富的差别,不应有门楣之见。
亲一些人,疏一些人,在有些亲戚面前唯唯诺诺毕恭毕敬、低三下四,在另一些亲戚面前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由此造成一些亲戚家门槛踏破,另一些亲戚家则门可罗雀,这是为世人所据弃的。如果自己各方面条件好了些,在与亲戚交往中,更应谦虚谨慎,主动交往。当亲戚生活上发生困难,应尽力相助,做到“富不自贵”。应该看到,如果自认为高人一头,就等于自己把同别人交往的渠道堵死了,最后落得个孤家寡人的境地。
毛泽东出身在一个相对富裕的农民家中,按他以后自己划的成分叫“富农”。可就是这个富农之子从小对待亲戚上就懂得“富不自贵”,尽力地帮助生活较普、条件较差的穷亲戚。与亲戚相处的非常不错。
有一年,家乡遭到了水灾,许多庄稼都被大水冲走了,毛泽东的家虽也遭了灾,但由于地较多,有些庄稼没有受到大水的冲击。可毛泽东有几个亲戚家里就不行了,他们种的庄稼几乎全被冲走了。毛泽东看到这种情况,心里非常着急,看着他们整天愁眉苦脸的样子,毛泽东心里也非常的难受。于是,他回去求自己的父亲:“爹,亲戚家遭灾遭得那么厉害,他们今年可怎么活啊,不如把咱家的谷子分一些给他们吧。”
毛泽东的父亲听到这话,面带难色地说:
“伢子,你也知道,我们家也不是好过到哪去,再说,留下的那些谷子是留给你来年做学费的。”
毛泽东一听这话,马上说:
“爹,明年我可以暂不上学,眼下可是要急用的呀,我们如果不救,谁还能救他们,爹你就答应我吧。”
看到毛泽东焦急的神情溢于言表,爸爸欣慰地点了点头。
从此,毛泽东对亲戚尽力相助的事情被传开了,他与其他亲戚相处得就更好了。
毛泽东的行为正如一句古话所说的:“目光远者,必成大业。”毛泽东从小所具有的那种宽广的胸怀,遇事为他人着想的性格让人佩服,以小见大就不难看出他以后的成就了。
在我们今天的实际生活中,一些人与亲戚交往是以贵贱贫富而定的。“贫居闹市无人问,富住深山有远亲”’,正反映了这一情况。亲戚间交往是富有人情味的,如果受金钱、地位的影响,亲戚关系必定会变得不正常。
社会地位低、经济收入少的亲戚要自尊自重,不能为了从富有的亲戚那里得到一些好处,就想方设法地巴结逢迎。亲戚不论富贵贫穷,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不能以贫富分尊卑。因此,在与富有的、有地位的亲戚交往中,应当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珍重自己,生活上遇到困难,尽量依靠自己去克腋。不应自己作贱自己,把自己摆在乞求者的地位。
而对一些富有的亲戚来说,可能有一些穷亲戚上门来请求物质上帮助;对于有地位的亲戚来说上少不了有人找来请求帮助办事。一般说来,亲戚有难处来求,应当热情接待,表示愿意热心帮助的态度,不能慢待对方,更不应因为亲戚有事相求而表现出厌恶的情绪。富亲戚或者有地位的亲戚应尊重别人,切忌财大气粗、盛气凌人。尤其在与穷亲戚,社会地位较低的亲戚交往中,要注意尊重他们。穷亲戚、社会地位较低的亲戚一般比较自卑,对富亲戚或是社会地位较高亲戚的一举一动都很敏感。如果言行稍有不周,便会引起他们多心。所以,富亲戚、社会地位较高的亲戚,一言一行都要注意。比如,与亲戚交谈时,要格外认真倾听,不能漫不经心,应付了事。绝不应自视清高,小瞧对方,不尊重对方。
亲戚间交往,要平等相待、一视同仁。逢年过节,你来我往互相应酬,不可厚此薄彼,招待亲戚都要一样热情。婚丧人事,众多亲戚聚会,让座敬茶,宴请吃饭,人席敬酒,先后顺序只能根据年龄辈分来办,而不能以贵贱贫富来定。
能够毫不势利地善待穷亲戚的人,才能够在社会上真正长久受到尊重,才是长久有所作为的人。
亲戚之间,无论是自己的亲戚,还是爱人的亲戚,都应该平等对待、一视同仁,不宜在这方面上注意“门楣”,分“亲”和“疏”。有的人对自己的父母、见弟姐妹好,对爱人的父母、兄弟姐妹就另眼相待。给自己的父母生活费每月几百元,给爱人的父母却几十元,甚至分文不给;自己的见弟姐妹结婚办喜事拿彩礼几百,甚至上千元;爱人的兄弟姐妹结婚只有一、二百元。这是很不妥当的。当然,也不能搞绝对平均,但也应说得过去。在亲属之间人为地搞“亲”和“疏”,就会造成家庭不和、亲属不满而闹出矛盾,出现纠纷。
明朝嘉靖时期,有一位大臣叫张居正,此人为官清廉,秉公办事,在朝野中权力极大,连嘉靖皇帝也要敬他三分。
张居正在家里也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特别是在对待亲戚关系上,不分“亲”和“疏”,深得亲戚间的敬重。
张居正的妻子来自一个贫苦的农家,世代务农。她聪明贤惠,在嫁给张居正后,操持家务,颇有大家风范。
张居正与妻子互敬互重,举案齐眉,对待亲戚一视同仁,并不因为他们是农民,而不屑于与他们往来,或者有分“亲”和“疏”。有一次,张居正的岳父病重身亡,尽管当时身为宰相的张居正公务繁忙,而且从礼法地位上说,张居正不必前往凭体,但张居正却没有这样做,他向嘉靖皇帝请了假,带领全家人赶回去,尽了孝道。这个举动,深深感动了所有的亲戚,大家都称张居正不愧是个人人称颂的“好宰相”。
因此,不分“亲”和“疏”也是“门楣之见不当有一中应注意的一个方面,注意到了,则处理亲戚关系问题上将会游刃有余;忽视了或处理不当,那将会造成亲戚之间的关系破裂或疏远,于己、于亲戚都不是一件好事情。
2.别斤斤计较《盐铁论·毁学》中有这样一句话:“君子怀德,小人怀土;贤士殉名,贪夫死利。”意思是说作为君子,不要像小人一样太贪恋那点蝇头小利,用通俗点的话来说,就是不要太斤斤计较。
在人与人交往中,谁都不喜欢那种将什么都分得清清楚楚,不让自己吃一点亏的人,因为这种人让别人觉得,与他交往非常累,自身什么亏也不吃,做事太过于认真。同样,在亲戚交往中,有些人对亲戚要求十分苛刻,总是尽量想对自己有好处,一旦亲戚有了困难,却不去关心和帮助,甚至避而不见,这是典型的市俗习气,是不足取的。
亲戚交往,气量要大一些,切忌斤斤计较。你给我半斤,我给你八两。而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这样才有利于关系的密切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