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还在年轻的时候,特别注重与亲戚的关系。平时他总是为亲戚解决些困难,做些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事情,使他的亲戚对他的印象非常好,彼此间的关系相处得非常不错。
朱德当时年轻强壮,很有几分气力,在每年的农忙季节,他总是很快地就把自家的庄稼给收完了。而这时,朱德并没有因此而停下来休息,他总是跑到其他亲戚的田地里去帮忙,这样,一天下来,总累得他腰酸腿疼。可第二天,他又拿起工具,继续去亲戚的田地里帮收庄稼,却从没有喊过累,也没有抱怨。
有一次,朱德跑到一个表叔家去收庄稼,可这个表叔却是一个疑心病特别重、很小心眼的人,看到朱德来帮忙,就怀疑他要趁机偷自己的庄稼,所以在朱德干活时,就不时地监视他的行动,特别是朱德要走的时侯,还要偷偷地打开朱德带来放工具的筐子,检查是否有拿走什么东西,这一切朱德看在眼里,微微笑了一笑,然后说道:
“表叔,活干完了,我走了,我妈等我回家吃饭呢!”
说完,背起筐子,挥挥手走了,表叔看到这一切,惭愧地摇了摇头,心里不由暗暗钦佩。不斤斤计较,这就是朱德与亲戚处好关系的最根本原因,不计报酬帮助别人,帮助别人也不声张,好心相帮,即使被疑心也不抱怨。他如此大度,深受亲戚们的赞许,和亲戚们相处得很好。
3.远亲不如近邻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的确如此,在单位,与上司、同事接触,回家后,自然要与邻居、家人相处。
除了属于自己的那个温馨小家,邻家即成为我们必须接触的最小单位。亲戚之间,相连的是血缘关系,而邻居之间,没有固定联系,只能靠自己掌握合适的度,去把握好关系。
邻里,“近在咫尺”,他们的适时帮助,体贴照顾,能解燃眉之急。孩子的成长需要适当的环境,而邻家善良可爱的孩子可以成为他的小伙伴。
有一个好邻居,如自己多一师良师益友,有一种好的邻里关系,更让自已受益无穷。
在如今钢筋水泥的建筑中,人们也不得不去重视这种和“良师益友”的关系。
在我们看来,掌握一定的技巧,做一些该做的事,把握邻里关系就会轻而易举了。
有许多人的行事原则是“各家自扫门前雪,体管他人瓦上霜”。这样一来,既不得罪别人,也把自己的事处理得井井有条。可是,既然自己有余力,何不多扫几处雪?
在把握邻里关系中,这是很重要的一点。人们都希望在自己困难时,有友人伸出援助的手,在邻里之间,也同样。但要别人帮助自己,首先应以帮助别人为前提,这样的互帮互助,才能让自己的希望成为现实。
清代康熙年间,当朝人称“张宰相”’的张英与一个姓叶的侍郎,两家毗邻而居。张家打算扩大府第,便在邻居家上打主意,要邻居让出3尺的地方。邻居叶家并非寻常百姓,不肯让步。张家立即书信给京城的张英,要求他出面干预,张英却作诗一首:“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老夫人看后即命退后三尺筑墙,而叶家深表敬意,也退后三尺。这样两家之间即形成了六尺巷,被百姓传为佳话。张家当时没有恃强欺弱,在为叶家仔细考虑之后,做出了既有利自己又有利邻家的决定,这样,不但将“自家雪”扫了,还帮邻家清理“瓦上霜”,和美的邻里关系自然产生了。
互相帮助,才能让自己从中受益,这点人们并不难理解,但仅仅是意识到这一点还远远不够,必须将思想与行动相结合。许多事说起来非常悦耳动听,要结合实际去做却不容易。
更多的时候,该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心人。有心人看见“他人瓦上霜”,想到怎样去做,立刻付之于行动,才能为和美的邻里关系打下基础。他人的门前雪,不仅要扫,而且要多扫。感谢自己有一双慧眼,看到邻家之难,尽自己心意去帮助了,但并不代表就此结束。做了一次帮助邻居的事,会让邻居认为欠一次人情,也许邻居会用一次要会或其它方式巧妙地还了人情,今后,大家仍然“各扫门前雪”。
要想拥有邻居的信任,仍以“多”帮为妙。看到邻家有难,理所应当伸出援助之手。在自己有余力的时候,能够多做些时应该多做,当邻居认识到,有幸与你为邻,而你又是如何可以信任时,要想有和美的邻居关系,并不困难。
天地之间,人们互相依存。面对现实,我们仍然要与社会相融,注重关系已成为现代人发展的必然趋势。
良好关系的形成需要我们花费心思。仔细思虑,眼界豁然开朗,我们认为, “多帮”创造了良好条件,这样,不妨在“多一字上多做做文章。
有交往中,磨擦总难以避免,遇到性情开朗的,总会有雨过天晴的一天,遇到孤僻内向的,也许会一直耿耿于怀。邻里之间,也难免会有口角,这时,多体谅、放宽心的处事态度则会为良好的关系起到画龙点睛的一笔。
有一位局长的邻居喜欢计较些小事,一日,她发现局长夫人手提的小筐与自家的相似,而自己的小筐又于几日前不见了,就问局长夫人是否错拿了自己的筐。局长夫人虽知真相并非如此,但也了解邻居的脾气,什么也没有说,只是笑眯眯地把筐送给了邻居。后来,邻居又发现自己的那个筐,十分抱歉地将筐还给局长夫人,而她仍是笑嘻嘻地说了句:“不是你的,那我就拿走了。”
这位局长夫人把握关系的分寸是十分合适的,关键不在于那个筐到底是谁的,而在于多用一份心思,多体谅别人,做到恰到好处,邻居自然而然地会接受自己。
和美的邻里关系是靠自己点滴用心积累而成,何不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让自己多为他们想一些。体谅别人并不难做过。在争夺小利小惠时,难免伤了邻居和气,而我们更应该放宽眼光,远望才能有更多收获。古语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为了有和美的邻里关系,更不必对小事斤斤计较,多为邻居想一点,你会拥有灿烂而愉快的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邻居间互相帮助的事情很多。比如有的邻居工作和学习很忙,时间比较紧,或家中人手少,有孩子拖累,你要是上街买,不妨主动问一下邻居买什么菜,顺便帮邻居买回来。有的邻居有客人来访,而碰巧家中无人,在弄清对方身份的前提下,或请客人留张纸条,或将客人引人自己家中稍候。如果客人给邻居带有礼品,可代为收下,等到邻居回来时,再将纸条和礼品一并交给邻居。如果邻居家有人患病,要表示慰问,并主动帮助请医生或护送住院。在必要的情况下,还要主动协助护理,帮助照顾家里老人孩子,使邻居能安心治病。假如邻居国公出差,可以适当地应邀帮助照顾家里,诸如买粮、买煤等。邻居若是全家出了远门,也可帮助照看家,还要义务为邻居防火防盗。邻居如果发生了突发性困难,在钱粮和物品方面应主动帮助,以济邻居一时之难。邻居家里吵架生气,或遇到烦恼、伤心的事求助于你时,不应袖手旁观,应主动去劝解和开导。这样当你遇到困难时,大家也会帮助你。
在邻居结束繁忙的一天,疲惫地归来时,也许只是一两句“下班了”“最近很忙吧”的简单问候就立刻让人倍感温馨。在许多时候,人们对自己很熟悉的人,并不注重礼节。其实有心人会认为适当的礼节是非常必要的。不但能使别人认为自己有很高的文化修养,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
这样的“礼”并非见面鞠躬等正统大礼,只须融入一点关心,诚心诚意地说上一两句就足够了。你会发现,这点很容易做,也有很好的效果。
关于“礼”学,还有另外的说法。在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的今天,何不与邻家共同分享一些快乐?
送给邻家的东西不必是稀世古玩,也无须是鹿茸人参,只要一些地方土特产或自己烹调的美味食品就足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效果。太贵重的东西,邻家通常会认为是有求于他,不敢接受,而家常小菜就要单纯得多,邻居会认为,你很热心待客,与你的接触容易也自然的多,和美的邻里关系就不难形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