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善待你的同辈
家庭关系从夫妻关系开始,有了孩子以后,在夫妻关系基础上又增加了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如果还有第二个孩子的话,家庭关系中又添加了孩子之间的关系,即兄弟姐妹关系。孩子长大以后,又会成家立业,就了有妯娌关系、连襟关系和姑嫂关系,也就是同辈人的关系。可见,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只搞好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是不够的,还要搞好平等的同辈人的关系。
1.手足情深
兄弟姐妹都是父母所生,古人比喻为手足,具有血缘之亲。俗话说:打虎还要亲兄弟。一方面,兄弟是骨肉至亲,到危急时自会同心协力的拼命;另一方面说,兄弟相知最深,相爱最切,不难彼此协调合作。兄弟姐妹和睦相处,相亲相爱,一则是孝顺父母亲的表现,一则是家庭生活快乐的源泉。
兄弟关系不仅是可贵的,而且对于个人的成长也是极其重要的。兄弟关系是人际关系在家庭中的投影,一个孩子可以通过与兄弟姐妹相处而学会人际交往和处世方法,它是亲子关系所无法代替的。亲子关系是一种上下关系,纵向的关系,尤其在孩子幼年时,双亲对孩子的作用是管教和培养,而对于孩子来说,双亲是伟大的人,是仰慕、认同的对象。
兄弟关系与亲子关系不同,纯粹由年龄差别造成。哥哥姐姐对弟弟妹妹来说,可能成为学习的目标和效仿的楷模。哥哥姐姐也指导、教育弟弟妹妹。从这个角度来看,兄弟关系也包含有纵向的人际关系的因素。但是,兄弟关系还不止于此。见弟姐妹之间还经常会发生纠纷。他们为了争一个玩具或一块蛋糕红起脸时往往会忘记年龄差别,彼此站在同等层次,平等立场上你争我夺。虽然他们在其他时间会经常在一起玩耍,相互之间像最要好的朋友一样。从这一角度看,兄弟关系包含像朋友关系一般的横向的人际关系的因素。在孩子眼里,与父母相处和与兄弟姐妹相处不是一回事,如果一视同仁往往没有好处。:孩子们通过体验兄弟关系,懂得了孩子与大人的不同,并且学会了孩子之间的处世方法。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又会逐渐从兄弟关系中学会成人之间的处世方法。
可见,兄弟关系是亲子关系以及其它家庭关系所无法代替的。这就是为什么没有兄弟姐妹的独生子女在刚进托儿所或幼儿园时不会和小朋友一起游戏,在班上十分孤独的原因。兄弟关系对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以及进一步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的家庭中,年龄较小的孩子称呼年龄较大的孩子为“哥哥”或“姐姐”,这是很普遍的。但在美国和西欧,兄弟姐妹之间一般直呼其名。我们使用兄弟姐妹的称呼不单单表明出生顺序、住别,其中还包含着对处在各个位置上的人的“预期作用”。父母经常会说:
“做哥哥(姐姐)的就要有哥哥(姐姐)的样。”这“哥哥的样”就是一种预期作用。
在中国人的传统家庭模式中,长子女、尤其是长子,其地位是相当特殊的。旧时长子就是日后的一家之主,其他的弟妹们都将唯其马首是瞻,于是无形中从小便形成一种权威感和责任感,总是把所有弟妹的前途、命运、婚嫁送骤端置于心,并少不了一手安排操办,因此“如父”的说法其实并不过份。
至于长女情怀,也同样不言而喻,任何家庭中的长女一般都较早熟,且温顺懂事,善解人意,她们对弟妹、尤其是对弟弟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惊人的关爱之情。随着年龄的日益增长,她们对弟妹的关爱会越来越像当年的母亲,因此对弟妹的付出与宽容也始终像母亲为儿女奉献、被儿女索取一样,从来都无怨无悔。
时至今日,由于独生子女越来越多,长子长女通常也就是唯一的子女。真正拥有两个以上孩子的家庭,他们的长子、长女据估计最小也在15岁以上了。而“长子傲,末子骄”则是最大的特点。通常,长子在次子出生前一直是家庭的中心人物,父母对长子倾注了全部的爱,从父母那里,长子可以尽数满足自己的物质和精神需要,这对于年幼无知的孩子来说,在其人格的形成上打下了不良的基础,使得他习惯于在别人面前耀武扬威。而末子呢,由于父母得此末子年岁已大,更觉“得之不易”,此时其他的孩子都已渐浙长大,于是父母便将全部的注意力转移到末子身上。同时他们己经有了丰富的养育经验,可以给予其无微不至的照顾,更主要的是给于了较高的期望,使孩子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就受到娇惯式的养育。被百依百顺。
在我国的传统家教中,父母一般都很重视长子的榜样作用,所以我们常见的兄弟姐妹交往是亲切、友好的,真正体现了团结友爱、互帮互学。小一点的时候,我们通常能看到稍长几岁的哥哥、姐姐会帮助妈妈哄孩子,看护孩子,能领着弟弟、妹妹一起玩耍,教给弟弟、妹妹有趣的游戏,使手足关系第一次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上学后,哥哥。姐姐又当起了小老师,能帮助弟弟妹妹学习劝课,传授学习方法,讲解疑难问题,经常在一起交流学习心得,这是手足关系的第二次体现。手足关系的第三次体现是在青春发育期以后,此时哥哥、姐姐丝毫不吝啬自己己有的经验,特别关心弟弟、妹妹的身体发育(姐姐对妹妹尤其明显)。在青春发育期以后,哥哥、姐姐还十分重视弟弟、妹妹的生活和交往,经常向他们传授健康有益的知识和方法,指导他们的行为。
“上梁不正下梁歪”,这无异于是对身为长子、长女的人们来说,是最严重的训斥和刺激。
心理学家认为兄妹交往和姐弟交往,在所有手足关系中最为和谐、亲密,是有一定道理的。首先,在女孩的心目中,哥哥和爸爸一样,是力量和智慧的象征。但与爸爸相比,她们更多的是同哥哥呆在一起,哥哥由于年龄的差距也非常爱护、照顾妹妹,妹妹在哥哥那里总能得到保护和满足,有一种说不出的安全感,因而形成了良好的人格特征。而且这种兄妹关系会一直持续、乃至终坐不改,哪怕妹妹早已成家做母亲。
姐弟情深就更为普遍。在兄弟交往中,儿时是整日没有安宁的打闹、玩耍,成年后则是稳重老练的把酒言欢、交流计谋,哥哥通常是以伙伴的身份与弟弟在一起,对弟弟缺少细致人微的关心,姐弟交往则很好地弥补了这一不足。姐姐通常能想到连弟弟自己都不曾在意的种种大事小情,给予一种类似母爱般的关照,总是让弟弟处于一种被关心之中,这对弟弟的人格完善和情感发育都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每当问到那些身为长子、长女的人,如果有来生,是否还愿做长子、长女?他们多半都会微笑着摇头,叹曰:“一言难尽。”
很少有不关心。不爱护弟弟、妹妹的兄长和姐姐,长子女本身恐怕就意味着为弟妹操心、奉献,并且还要不动声色、无怨无悔,就像是父母对他(她)们自己那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