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妯娌间要互相谅解。常言道:锅碗在一起难免相磕碰。妯娌之间本来素不相识,因为姻亲关系走到一个家庭。由于原来的环境、教育不同,性格也各异,所以很容易产生误会,闹矛盾。这时,妯娌切忌在外人面前议论对方的长短,也不要在公婆、丈夫或小姑面前诉说自已所受的委屈,寻找同情。这样不但消除不了矛盾,还有可能传话走样,促使妯娌矛盾加深。妯娌间一旦有了矛盾,切不可据理力争,互不相让,要本着严待己宽待人的态度互相谅解。如果是兄弟间发生了矛盾,做媳妇的不要同丈夫站在一边指责对方,这样做会把兄弟间的矛盾引向激化,从而使妯娌间的关系也因此破裂。正确的方法应当是各自劝说自己的丈夫,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兄弟间尽快解开疙瘩,言归于好。另外,小孩子间闹了别扭,当妈妈的万万不可护自己孩子的短,更不应当为自己的孩子出气。人常说,娃娃们打架不记仇。要是大人出面干涉,孩子间的矛盾就自然会转到妯娌之间来。
(5)妯娌之间要互相帮助。妯娌间虽然说不是亲姐妹,但走到一个家庭来了,就应当像亲姐妹一样相处,说得具体一点,就是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比如:今天大媳妇病了,家里又无人照料,其他媳妇就应当主动地去帮助她照料孩子,干些家务活。又如:天快下雨了,二媳妇正好不在家,其他媳妇就应该及时帮助她收回晾晒的衣物等。这些事情看来虽小,却能为增进妯娌间的情谊,加深发展妯娌间的亲密关系起很大的作用。
妯娌们有空多在一起聊聊,谈谈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生活经历等。谁也不要以为自己比人高,特别是在那些当领导干部的和一般工人、农民的妯娌之间更是如此。通过互相交流思想,可以加深了解,增进感情,减少误会。
妯娌间要防止攀比竞争,以致造成对立情绪。比如嫂子娘家条件好,资助多,小家庭很红火,不必以此傲视弟媳;弟姐有文凭、工作条件好,人又漂亮,也不必以此看不起嫂子。嫂子生了男孩,弟媳生了女孩,嫂子不应以此挖苦弟媳,弟媳也不因此而妒忌嫂子。妯娌间遇事就要真心诚意地相互协商,统一看法,便于合作。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个家庭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一些麻烦事,妯娌间应在困难中鼎力相助。患难中的情谊最宝贵,最深刻。如果一方有困难,另一方不伸手,这是很伤感情的事。
总之,妯娌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好与坏,对一个家庭,甚至对社会都会有一定的影响。为了家庭和睦、幸福和团结,妯娌应心心相连共同持家。
四、做好长辈不易
1.做子女的好榜样
养育子女是父母的权利和义务,不论古今中外生儿育女,繁衍后代,是家庭最重要的职能和责任。在我国传统观念中,人生的最大的成功和快乐,不是钱财、地位、学问、而是子女成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父母的期望。
子女会给父母带来欢笑,同样也会给父母带来困扰。父母在家庭中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1)要营造幸福的婚姻。夫妇关系和谐是家庭的基本要素,也是子女教育的良好基础。换句话说,婚姻美满是家庭幸福的核心,也是子女健康成长的关键。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安全感的最主要来源,是知道父母相爱”。家庭中充满愉快的气氛,则每个家庭成员都会感到轻松幸福,心情舒畅。在教育子女时也容易采取同样的态度和一致的步调,对子女的成长与发展有莫大的帮助。
反之,父母失和,家庭得不到安宁,使每个人都感到不安,特别是子女更觉紧张,他们不一定了解父母失和的原因,也无法改善父母的关系,更无法预料结果,从而无所适从,引发出许多问题。因此,对子女的养育来说,营造幸福的婚姻,是父母的首要责。
(2)是慈爱。父母的慈爱是子女心灵的源泉。子女有了它的滋润,才能正常而快乐的成长。被拥抱的孩子,拥有光明而无惧的世界。父母悉心的照顾,充足爱的给予,及适当的管教态度,都有助于子女健廉心理的建立。反之,若缺乏适当的管教,得到太多或太少的关怀与照顾,都会损害个体的个性。孤儿院的孩子,常因得不到足够的爱与关怀,而变得退缩、阴沉、坏脾气、不安,或有自我伤害的行为。
但是,慈爱绝不是溺爱。溺爱是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而不是真正的关爱。溺爱会使子女停滞在幼稚、依赖的状态中,养成任性不受约束的坏习惯。中国历来讲“慈母有败子”。一般父母都知道此话之重,严格待儿,严格教子,才是正确的作法。
那么作父母的到底要怎样关爱子女呢?
随时关心子女的成长和身心发展的状况与需要。尊重子女的个性,维护他们的自尊与荣誉感。给予子女的种种帮助与作为,必须具有正面的意义。确实了解子女以后,才给予正确的引导与协助。无论多忙,一定要抽出时间跟子女谈天,建立亲密的感情。透过语言动作,让子女知道你的关爱。对子女良好的表现给予赞美,对他们的错误不作轻侮。让子女了解父母的困难,让他们有机会帮助父母。让子女感到他受父母的重视,信任子女,在可能范围内,允许他自由发展。父母要跟子女一起学习,一块成长。不要用物质来弥补未能关怀子女的内疚。
(3)要身教、言教。俗语说:“有其父必有其子”,事实也证明,子女和父母在思想上、言行上相像的地方很多,小孩在骂弟弟妹妹或洋娃娃的时候,就是父母的翻版,如“不准哭!要哭就让警察叔叔把你抓走!”子女长大后,其兴趣和事业也许和父母不同,但其价值观、处世态度,共同点多于相异点,子女处理挫折、困难的方式,也多是从父母这边学来的。
在人生的过程中,家庭是子女最早接触的教育环境,父母是子女最早接触的教师,因此父母的性格对子女最具潜移默化的影响。做父母的应该给子女安排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要认清“身教重于言教”,随时注意良己的言行举止,积极充实自己,以身作则,作子女的好榜样。尤其要戒除一些不良嗜好,否则,上梁不正下梁歪,假如父母亲为非作歹,又如何叫子女循规蹈矩呢?要孩子认真学习,何不自己先打开书本呢?有句名言说:“世界上唯有一个真理,就是你只能改变自己,不能改变别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