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无事也登“三宝殿”
中国人串门子落座之后常爱说这样一句话,“无事不登三宝殿”,言外之意是有事相求了。其实这正是台下功夫不到家的一个明显例子。会世处的人常常无事也登“三宝殿”,平日很注意与人保待联系——哪怕是一个电话也好,让别人知道,他们在自己心目中占一席之地,如果非到有事才找人,末免显得太过功利主义,未免惹人反感。一个很久末与你有联系的昔日同事,突然打电话请你帮他贷笔巨款,恐怕你感到的不仅是为难,还有极大的不快吧?
八小时之外常到同事家做做客以加强联系沟通有无,看来还是必要的,但却要把握一定的分寸,懂得做客的学问。免得落个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1)预约的拜访耍严守时刻,别忘了“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预约的拜访不能准时赴约,要提前挂电话通知,即使责任不在自己,也要道歉。
(2)主人向自己介绍新朋友时,一定要站起来,以示谢意,同时一定要在第一次介绍中记住对方的姓名,免得谈话里不好称呼。对一些自己不认识的长辈或领导同志,要主动站起来,先自我介绍,让对方了解自己。介绍自己要亲切有礼,态度要谦虚,不能自我吹嘘。
(3)在同事家做客,受欢迎的人绝不大大冽冽地径直坐到席上,如果主人说过才能“就座”;等人时,不要左顾右盼,主人奉茶之后,先搁下来,在谈话之间噪之最为礼貌。
(4)在进同事家门之前,要先看看鞋上是否带泥。撩试之后,先行敲门再走进去。雨具、外衣等要放到主人指定的地方。如果主人较自己年长,那么主人没坐下,自己不宜先坐下。自己的交通工具如自行车要锁好,放在不影响通道的地方,如果放的位置不好或忘锁被盗,不仅自己受损失,也给主人带来麻烦。
(5)要知道吸烟属个人嗜好,有人喜欢有人厌,抽烟时一定要征得主人特别是女主人的同意,因为间接吸烟亦危害人家的健康。如果主人家未置烟灰缸,多半是忌烟的。如果掏烟打火,让主人匆忙替你找烟灰缸,是不尊重人的举动。
当然,同事应酬中没有永远的主人,永远的客人,做个懂礼之客固然重要,做个能得休待客的主人也要紧得很。事先得知同事将来访,要提前准备好茶具、烟具。客人进门后,要热情迎接并请上座。如果客人是从远道而来,要问问是否用过餐。对一般客人,在饭前只给烟茶就可以了,茶壶可以放在桌上,对尊敬的客人或领导,长辈、同事,要在另外的屋里把茶倒好送进去,每次倒茶要倒八分满,宜于客人饮用。
如果是“不速之客”,也要起立相迎。室内来不及清理,应向客人致歉。不宜当着客人的面赶忙扫地,弄得满屋灰尘。接待时,要问明来意。比方说:“你今天怎么抽空来了呢?”对方如答:“有事要麻烦您。”可又不一下子直说出来。就不要立即追问,恐怕是因为还有家中其它人在场,难以启口。那就不妨改变一下接待方式。
四、是自己的,干嘛不争?
1.竞争总有失败者
要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就必须正确认识竞争,正确对待竞争。在现代社会中,竞争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每个单位都有晋升、提薪的机会,而在众多的同资同级人中,晋升谁,提谁的薪,或者说谁得到提薪,就靠个人表现,这便出现了竞争。每个人都有争强好胜之心,竞争本身又有利于促进每个人的成长,有利于个人抱负的实现。对一个集体而言,竞争则有利于提高效率。
但是竞争存在,不是不择手段存在的理由,竞争应该是正当的,同事之间的竟争,更不应该把对手理解为“对头”,竞争对手强于自己,要有正确的心态。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这是我一生的主张。只有在能者面前不怕暴露自己的弱点,才能不断进步。”因此,同事之间的竞争要以共同提高、互勉共进为目的,以积极的竞争心理投人到竞争当中去。
竞争总是要分胜负的,就看你能否正确地对侍胜与负这两种结果了。有人在竞争中不择手段,就是无法正视结果,不能认清这样一个道理,竞争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有成功者,就有失败者,胜要胜得光明磊落,输要输个坦坦然然。同事之间的竞争,胜负只说明过去,他胜了,你向他祝贺,你要从中找出自己身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以利于你以后的发展。同事之间的竞争,竞争是对手,工作是同事,生活是朋友。竟争后,胜者不必得意忘形,输者不必垂头丧气。
要能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把名利看得谈一些。竞争总有失败者,何必那么在意结果而沮丧呢?又何必为了此名此利而不择手段,费尽心机呢?既然没能获得,还可以退而修身长智,下次再争取嘛。
2.竞争要与协作结合
竞争是生物界和人类社会的一个普遍规律。积极的、良性的竞争是应当肯定的。所谓竞争,就是充发挥自己的才能,追求成功,并力求超过他人,成为先进者。这种竞争就是自立、自强、敢为天下先。正当的目的、手段和方式下的竟争,能使每个人的智慧、才能和人格,得到充分的发展和表现,从而大大提高人生的效率、实现理想目标。因此,只有在竟争中自立、自强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才能有整体的活力和创造力,没有竞争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是缺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因此,竞争是群体发展和富有创造力的根本机制。
但是,个人的竞争性要能够正常发挥,同时必须发展群众意识,积极与他人协作、互助。竞争本身是智慧、才能的比赛,同时也是品德、人格的比赛。在竞争中,竞争者一方面要不怕强者,不怕嫉妒,敢于争强,力求争先;另一方面,又需要善于同他人协作、互助,增长群。体情感和合作精神。事实上,竞争本身就需要互助、信息交流、友谊鼓励和支持,情绪安慰及紧张后的娱乐,在交际和协作中,得到知识,增长经验,挺高取得成功的能力。正是竞争激发着人们强烈的协作愿望和行动。
从另一方面看,个体的竞争也必须以促进群体的协作为条件。如果竟争妨害群体的协作,削弱或破坏群体的发展,这样的竟争不但不能促进个体完善、社会发展,而且必然成为社会腐败、个体堕落的因素。因为个体只有以正当的目的,正当的手段,以正当的方式,进行竞争,才能有利行群众的联合与协作。那种个人主义、自私自利的争胜斗强,就是常言所指的“害群之马”。
这种又竞争又协作的人生状态能否实现?理想的模式固然难说,但在生活中,这佯的典型还是有的。一般来说,日本人的人生方式,就是个体与群体并重、竞争与协作结合的。一个典型的日本人,不仅具有强烈的成就动机和竞争取胜的精神,而且同时又非常注重集体意识,善于合作与协调。这就是日本人的自我表现与自我克制统一的性格。美国历史学家埃德温·赖肖尔赞扬日本人无疑比多数西方人具有更多的集体倾向,而且在互助合作的团体生活中形成了这方面的高超技巧。但是,他又强调指出,日本人具有浓厚的个人意识,在把个人从属于集体的同时,在其他方面仍然保持着强烈的个性意识,顽强地表现自己,积极奋斗,干劲十足。
据说,日本人流行一句话:一个中国人可以于得过一个日本人,但三个中国人却于不过三个日本人。这话显然是说中国人有个人竞争和成功的能力,但是不善于集体协作,去发挥协作和整体的力量。这话有偏颇,也有道理。
3.当仁不让,莫低头
竞争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以手段的正当与否,可以分为正面竞争与反面竞争。凡是在竞争中采取了正当手段的,可为正面竞争;凡是在竞争中采取了反面手段的,可称为反面竞争。
我们应当积极地参与正面的竞争。
我们之所以要提倡正面的竞争,是因为只有通过正面竞争,才能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净化企业的风气,使德才兼备者脱颖而出,达到领导队伍素质更为优良的目的。
参与正面的竞争,对个人来说,还有如下好处:
一是它可以培养一个人的优良品质。
正面的竞争一般是通过自己的业绩和勤奋精神作为竞争手段。为了取胜,就必须努力工作,并在工作过程中遵守职业道德,力争受到群众的称道和上司的好评。
通过这种竞争过程,必定会使自己的心灵更加纯净和高尚。即使是竞争失败了在人格上也不会把自己丢掉。如果胜利了,我们的斗志更加昂扬,自信心也更加强化。不会像那些弄手脚耍花的人,做了亏心事之后担心让人家指背梁骨,一天到晚担惊受怕,局促不安。我们胜利了,胜得堂堂正正,理直气壮,什么也不用害怕。
这就是正面竞争给你的最大好处,它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你的心理平衡。
二是你可以大胆地享受竞争的胜利成果。
竞争胜利后,如果你得到的是权力,我们可以大胆地去行使。如果我们得到的是物质待遇,我们可以心安理得去享受。如果我们得到的是一项新的业务,我们可以尽情地照自己的意志去开拓。
因为这是你通过自己的奋斗得到的成果,不是靠不正当的手段“交换”来的或是“乞求”来的,所以,别人就不能对你说三道四,你也不必担心谁会随意地从你手里抢走。
三是正当的获胜可以为我们今后的成功判奠定牛固的根基。正面的竞争是不容易获得胜利的,凡是获胜者,必有一番艰难的拼搏和痛苦的争斗。正是这个过程,锻炼了我们的意志,磨砺了我们的才能,为我们今后在竞争中获胜奠定了基础。
那么,我们怎样去参与正面的竞争呢?
正当的竟争并不等于老老实实、唯唯诺诺。我们承认老实是一种好的品质,但是这种品质不容易在竞争中获胜。
世界知名作家裴斯泰洛齐说:“过分者实就是愚蠢。”这个道理是适用于仕途的。要想参与竞争并获得胜利,就得敢争敢抢,敢说敢干。不过,我们这种争抢是按照规则。争那些本应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如果一味忍让,逆来顺受,那你就什么也得不到,主动出击才会有所获。这也应了一句话:“当仁不让莫低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