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温转凉,许多老年人喜欢泡泡热水澡。最近有报道,杭州某干休所一位老干部患高血压病25年,在一次高温浴后,当日半夜出现偏瘫;还有一位上海某干休所的老人,患冠心病4年,平时病情控制较好,未出现过心绞痛,在入高温浴后3小时出现急性心肌梗塞;1996年冬天,长沙某厂曾有40多位退休老人进浴池洗澡,仅仅半小时内,就有6位老人晕倒,3位老人出现不同程度的眼花、头晕、心悸等症状……医学专家把这种由于在浴室洗澡而突发的疾病称为“高温浴综合症”。
老人为何易患“高温浴综合症”呢?因为冬天气候寒冷,紧闭的浴室里水温较高,水汽压较大雾气腾腾,是一个低氧环境。老年人因身体各方面的因素对低氧环境比较敏感。另外,老年人因皮肤干燥、容易出现瘙痒等原因,格外喜欢长时间浸泡在热水里,这容易引起四肢及身体表面的血管扩张,使血液较多地流向四肢而造成脑部一时的过性缺血和低血压倾向,这就会使人感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胸闷难受、头晕乏力等症状。而有些原来就患有各种慢性病的老人,如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循环系统疾病的人,在入高温浴时,极易诱发严重的心脑血管并发症。有专家认为,一些体质较弱的老人,也不宜在这种空气不流畅的高温热水中久泡,不然也很容易引起头晕乏力、甚至虚脱的症状。
预防“高温浴综合症”,老年人平时要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肌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洗澡前,不宜过饱、过饿、过度疲劳,不能饮酒;入水前最好活动一下身体,饮一些清茶或白开水,在对环境和室温渐渐适应后,洗澡也应“循序渐进”,从下肢入水开始搓洗身体,再用浴巾洗抹上身,最后身体才渐渐泡入浴池,浸泡的时间也不宜过长,以15-20分钟为宜,洗澡时轻松自如,动作不必过急或过分用力。如一时感到身体不适,不要紧张,可步出浴池到椅子上去休息一会,喝些茶水,稳定情绪,一般症状即可消失。
据有关专家调查发现,急性心肌梗塞、心绞痛、脑梗塞、猝死等疾病的好发时间常在上午6点-12点,在这一时段内最好不要洗高温浴。而对于有些老弱病人洗澡最好有人陪伴,浴时出现的一切不适感觉都要引为警惕,及早发现,及早到医院治疗。为了预防高温浴综合症的发生,浴池的水温不宜过高,一般控制在38-40℃为宜;室内既要保温,但也需适时通风换气,以改善浴池内部的气候小环境;根据条件,浴室内可备茶水、水果和糕点,也可备些硝酸甘油片这类急救药品;工作人员须多关注老年人在洗澡时的动态,一旦发生意外,应立即过去帮助,不宜架扶着让其走动,应立即将其平抬离开浴室,以脱离低氧环境,轻者让其休息和喝些茶水;重者必须赶紧送医院救治,以免延误时间。
|